阳光板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阳光板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【新闻】安徽牵手沪苏浙的新故事

发布时间:2020-10-14 18:01:11 阅读: 来源:阳光板厂家

中安在线讯 据央广网消息,2016年10月7日到10日,李锦斌、李国英率安徽党政代表团赴上海、江苏、浙江学习考察,“全面对标沪苏浙”成为安徽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指示精神,推动创新,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响亮举措。一年过去,放眼江淮大地,“全面对标沪苏浙”有哪些新进展、新气象?在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热烈气氛中,记者赴各地采访,现在,就一起来看看这几个故事吧。

松江挂职记

今年3月到5月,宣城市45名市、县区、乡镇干部到上海松江区和浙江温州市、湖州市挂职,掀开了宣城融入长三角的新的一幕;9月25日,又有10名干部赴杭州市萧山区开始为期3个月的挂职,新的“学师记”还在继续……

王昌盛没想到自己会被“点将”到上海松江区挂职,当上了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,因为他的职务是宣城市综合经济部门――经济信息委的副主任,是属于“离不开的岗位”:每天数不清的事情缠身:报表、文件、项目、会议、汇报、调研。当他把一摞摞的材料转给同事、以为借此可以到外地轻松几天的时候,组织上找他谈话时还给他派了一个任务:当挂职团队的小组长,他顿时感到肩上担子沉甸甸。

“自雅”,或许是宣城人生活的一个特征。唐朝大诗人李白游历宣城时曾写下“相看两不厌,唯有敬亭山”的句子。虽说宣城离沪苏浙最近,但王昌盛在宣城生活了47年,到上海、南京、杭州却只去过可怜的几次。要不是去年11月市里开展“朝东看”大讨论,王昌盛想,自己肯定不会挪动身子朝松江跑的,以前都是县乡干部急吼吼直奔主题跑沪苏浙招商引资。

挂职,首先是学“精髓”,学政策,学做法:开发区调研学习5次、经委4次、科委4次、发改委3次、企业对接会2次。基金运作如何更好规避风险?PPP模式有哪些长处和短板?城市规划怎么跟上国际潮流?……真是“打破砂锅”、“踏破铁鞋”,晚上挂职小组总结白天的收获,再把“作业”发到微信群里,由市委书记韩军“批改”。

实践“作业”收获也挺大: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落户计划,甲骨文公司上海分公司科技研发中心落户计划,松江工业园与广德县、宣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建园区计划……

挂职开始的时候,双方还仅仅是彬彬有礼;离开时,王昌盛跟这些天同他“泡”在一起的松江开发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刘学信拥抱告别,松开双臂,彼此发现,两人眼里都含着热泪!

小镇上演“双城故事”

“同枕一江水,共迎大江北”,5月5日,“大江北时代的滁州机遇与策略战略研讨会”在滁州举行。依托苏滁现代产业园和滁州高教科创城、原创科技城、来安汊河新城,构建一个与南京江北新区等高对接、无缝对接、协同对接的战略性板块,滁州,正走向大江北。

清晨,家住南京浦口区的王善景、王艳杰夫妇坐40分钟公司班车到汊河轨道交通企业盛世高科,开始新一天的工作。傍晚,夫妇俩再坐班车回到南京的家。

这是南京到滁州来安县汊河经开区29公里路上,王善景夫妇温馨而平凡的一天。

南京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,仅一河之隔的滁州来安县汊河镇成了滁宁交界的一颗耀眼明珠,汊河镇主动承接南京产业转移,成为滁宁同城化发展的第一站。正是这样一个发展契机,编织出了一个又一个像王善景夫妇这样的“双城故事”。

汊河经开区有200余家企业,60%来自南京。这当中,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尤为典型。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入园企业107家,85%来自南京。今年8月,来安县汊河镇还以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特色镇”的名头,跻身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行列。

同样是8月,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鸣笛开跑,盛世高科承担了复兴号部分制动组件的生产,王善景夫妇俩都参与了其中的设计工作。

滁宁轻轨即将全面启动建设,从汊河新区站到浦口星火路站20分钟就可以到达。夫妻俩很高兴,“以后来回方便多了”。听说与南京琅琊路小学共建的汊河第二小学工程已进入尾声,夫妻俩正商量在汊河买一套公寓,带小孩到汊河上学。

走在汊河的街头巷尾,汊河90%的私家车用的都是南京车牌。在汊河,安装固定电话时,可以在南京、滁州区号之间自由选号,再过一年,可以在建好的汊河兴茂文旅项目游玩,汊河已经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、南京市江北人民医院、南京414医院、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实现医保联网,汊河人的日常生活,已经与南京紧紧融合在一起。

“中国碳谷”里的新棋局

在下一盘很大的棋!今年8月4日,淮北市政府、上海交通大学、上海均瑶(集团)有限公司、安徽相邦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四方在合肥达成合作协议,共同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的建设,省委书记李锦斌、省长李国英会见了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和王浩伟教授团队。淮北,这个安徽最北的城市,在着力打造“中国碳谷”的进程中,将目光投向了上海。

在中国的地理版图上,淮北到上海的直线距离是624.2公里,但在很多淮北人和上海人的心中,两座城市仅仅是左手和右手的距离。从60年代开始建市,淮北和上海就结下了深深的情缘。曾经有人说,走在淮北的大街上,10个人里有5个是上海人。而现在,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又将这两座城市紧紧的“粘”在一起。

纳米陶瓷铝合金,看着是铝,其实里面有陶瓷。在常人的意识里,铝很轻,但很软;陶瓷很硬,但很脆。如何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是陶铝新材料的核心。“一般的结合是物理结合,把陶瓷掺到铝里面,我们是让它有机结合,让纳米级的陶瓷从铝里面长出来。”王浩伟说。

上海交大教授王浩伟出生在安徽皖北的一个小城镇上,“刚开始也选了很多其他的地方,在市里黄晓武书记多次诚恳的邀请下,最终还是选择了淮北。”

如果把陶铝新材料比作面粉,那么陶铝研究院解决的是怎样把“面粉”做成“面包”的技术。

国庆前两天,29日,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淮北成立,王浩伟被聘为首席科学家,同一天,第一个由陶铝新材料做出的“面包”――发动机活塞新鲜出炉。

“在这之前,高端活塞的技术一直掌握在国外人的手中,而现在用陶铝新材料生产的活塞可以媲美世界上最好的活塞技术”王浩伟说。

卖面粉和卖面包的价格是不一样的,带来的产业链的大小也是不一样的。同样的材料,除了做成“面包”,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“糕点”。

很显然,四方形成的陶铝研究院产学研“棋局”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推进,“交大30多年五代人才把这个新材料做出来,能让这样的成果落户淮北,带动淮北在历史转型期快速发展,是一件有情怀有价值的事情。”在王浩伟的眼神中,闪烁着一种“光”。

“大数据”背后的小名片

无形的数据线,又怎样将淮南和沪苏浙紧紧联系在一起?从挖煤炭到挖数据,当淮南从资源型城市转身迈向大数据新产业,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,需要握向新伙伴的有力双手。

10月5日上午,50开外的何留进风尘仆仆赶到淮南高铁站,迎来五家企业的老总。握手,寒暄,因为此前已经十分熟悉,省却了互递名片的环节。让何留进高兴的是,这次来的南京一家做智慧医疗底层软件的企业,已有落户意向。

不光在线下,国庆这些天,何留进在线上还没有闲着,他跟长三角等地的大数据企业进行全天候的互动交流,目的就是一个:用鹰一般的眼光,寻觅能够到淮南落地的客户。

何留进,淮南市人民政府大数据办公室主任,淮南大数据产业的代表性人物。今年起,何留进不断地下上海、到杭州、奔南京,把他跟大数据企业老总、技术总监交换的名片排列一下,可以铺成1米见方。

宋小波:杭州半云科技有限公司CEO,“他们已经有11家与阿里云相关的企业落户淮南。”

杨凯: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,“对方考虑用业务驱动阿里云落户淮南。”

陈刚: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,“已经达成初步合作意向,年底前银行征信系统、中国联通数据集市等项目会汇聚到淮南。”

…………

“今年年底,还将与上海、杭州、深圳联办大数据产业论坛;网云小镇等项目也在谋划实施中。”

“目前,淮南在建大数据产业项目40个、总投资115亿元,今年产值将达40亿元以上。”

“共轭模式”,这种在物理学上出现的名词和效应,也被淮南引入到大数据的浩瀚经济海洋中,造就出中国大数据行业令人瞩目的“淮南创新”。

何留进说,在以往的大数据产业格局中,淮南只是利用其电力、水资源、土地的低成本优势,充当着“数据存储器”的角色,难以与上海、杭州这样大数据的产出地进行更高层次上的“交易”,加上现有的行政区划限制,利润分成模式一直难以突破:象水一样流淌的数据交易成本如何精确地计算?淮南正在探索与上海突破彼此间处理、存储的无形疆界,“让大数据真正象皖江之水一样为安徽造福!”

大数据,在不断生成着淮南新的产业版图,而何留进的名片夹,也一直在增添新的面孔。

苏州创业团队进入“合肥时间”

在合肥,不仅有合肥国家科学中心这样的科技参天大树,也有众多像蒲公英一般生命力顽强的创业团队,它们共同描绘出一幅枝繁叶茂、百花齐放的画卷。合肥,正以它丰厚新颖的创新土壤,吸引着越来越多操着吴侬软语的沪苏浙创客。

在合肥包河经开区花园大道17号互联网产业园,集聚了不少互联网创业公司,在8号楼,正如这条道路的名称一样,确实有一种“花”扎根于此,它叫“蒲公英”,这颗“蒲公英”来自苏州。

其实,花园大道17号的这颗“蒲公英”,是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型孵化器,一大批优秀的创业企业,如齐家网、同程旅游、蜗牛游戏、旭创科技,从蒲公英孵化器诞生、成长。去年10月,李锦斌、李国英率安徽省党政代表团,来到苏州市金鸡湖创业长廊的蒲公英总部。不到一年,有了“回礼”:今年8月16日,“微软-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在合肥启动,合肥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基地就坐落在8号楼,这个基地由合肥包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(微软)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,而运营方正是总部位于苏州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蒲公英。

合肥市也是蒲公英落地苏州、昆山、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常州等城市后的第12个站点。目前,孵化项目包括酷回收、贝壳计划、云艺化VR、美车用油、尖峰能源等,创新创意并存。

来自蒲公英苏州总部的负责人张洋,80后年轻人,说话语速极快。除了张洋外,让我们记住这个团队的其他名字:王琴、李茜、王嘉骏、季文文、高原、尹雪婷。

看看这个苏州团队进入合肥后的“时间印迹”吧:

9月1日孵化基地第一期项目入驻典礼

9月7日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来人洽谈

9月8日微软0365培训

9月16日包河区双创周活动

9月22日阜阳市团市委领导来孵化基地参观

9月22日“合工光魔”项目洽谈

9月29日微软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开发训练营活动

…………

合肥市包河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江宜看好蒲公英手中的“王牌”――独特的孵化投资生态链。蒲公英孵化器背后的顺融资本,拥有着16亿元的产业基金,而微软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使它如虎添翼,能为创业者提供从孵化到天使到成长到IPO或并购的投资孵化生态链闭环。“我们只有通过专业的股权投资和优质的创业服务,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。”

【专题】喜迎十九大

治疗白癜风哪家好

贵阳治白癜风医院在哪里

治性病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