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板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阳光板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让坏情绪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

发布时间:2022-05-19 12:11:44 阅读: 来源:阳光板厂家
让坏情绪成为孩子成长的阶梯

学期即将结束,这一周,正是学校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。当孩子拿着难看的分数回来时,你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失望、气愤和焦虑,对孩子狂轰滥炸一番,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地宽慰他下次再努力?相信大多数家长愿意选择后者。因为现在的育儿潮流是重视孩子的情绪,孩子的快乐与否成为家长们关注的重点。但是科学研究要告诉你的观点正相反:一味地宽慰孩子,想方设法让孩子高兴起来也许并不是一个好办法,因为糟糕情绪的体验对孩子来说也是成长的经历。家长要做的是,注意孩子情绪中的语言,不要让坏的情绪变成了孩子对自己的认知。

糟糕情绪也是孩子成长的原动力

不久前的一项调研显示,中国学生的厌学出现低龄化。同样对于孩子的调查则显示,经常有孤独、泄气、紧张、心烦,觉得自己是别人的负担,对成功没有信心等六种不良心理感受的儿童占受调查总数的13.6%,表示时常有这其中的某些感受的孩子为43.1%;同时将近80%的孩子经常感到紧张,70%的孩子经常感到心烦。同样是对这些孩子的家长调查却显示,家长对于孩子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,最关注的是怎么让孩子高兴起来。

很多时候,成年人可能认同糟糕的负面情绪并不是坏事,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够激起自己的斗志。但是很多人看到孩子闷闷不乐时,焦虑的却是怎么让孩子高兴起来。其实,负面情绪也有两种,一种是让人在失败中放弃,还有一种是让人在失败中成长。让人能够成长在于让人对负面情绪的抵抗力(Resiliense)增加了。好消息是让人在负面情绪中成长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,坏消息则是让人在负面情绪中放弃的能力也是后天培养出来的。

科学家发现,选择放弃的人往往是习得性的无助。比如,如果对小白鼠持续地电击,它会逃跑,但是一再持续地电击,却不逃跑了。因为无助感被习得了,动物有习得性无助,人也同样。心理学家的实验里面发现,当一个人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努力都是失败的时候,如果此时没有得到适当的干预,就会获得习得性无助。而对于孩子来说,更是如此,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获得跟无助相反的感受那就是征服感。

很多时候,孩子失败了,家长会认为,完美爸爸或者完美妈妈应该是对孩子说宝贝,没关系,你一定可以的,或者是说宝宝,别难过了,考得不好下次再加油吧。但是,如果家长仅仅是这样做的话,孩子在几次失败以后,很可能会说老是失败,我不玩了。因为他在连续的失败中获得了对自己的认知那就是我肯定不行的。而此时,家长继续鼓励,效果则非常差。当孩子失败时,或者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,家长也许应该让他体会到失败的情绪,同时也不要太纠结于孩子的心情是不是好,而是应该帮他了解到,考试失败或者任何事情失败并不能代表对他的评价。

其实,儿童需要失败,家长只是帮助他们感到满意,并不能让他们产生征服的快乐。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失败,感受悲哀、不安和悲愤,这些所有的负面情绪如果处理得好,可能变成孩子成长的原动力,如果处理不好,则会成为孩子放弃的动力。

注意孩子解释成功或者失败时的三个特点

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孩子们在失败的时候想什么,那我们也许就可以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调整。家长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成就归因,即一件事情发生,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,要把它的原因找到。比如,孩子考试考得不错,家长说:今天考得不错嘛。有些孩子会回答题目出得比较简单。有些孩子会回答运气比较好而已。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解释风格,从这两种不同的风格中可以看出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,后者比前者悲观一点。

了解孩子如何归因,那就要非常敏感地来捕捉孩子的解释风格,有三点很重要:

第一、永久性。

孩子在说失败和成功的时候,说的是永远吗?比如:妈妈总是这样骂我,我总是考不好,为什么你总是骗我。这个叫做永久归因。这就是他的解释风格,也是孩子的想法,而永久归因的孩子总是比较悲观。如果家长能调整孩子的解释风格,调整他的想法和认知,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就会变得乐观一点。

第二、普遍性。

妈妈,为什么你总是这样对我?为什么我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对的呀?当你只是让他把浴室里面的毛巾放好,而不要摊得满地都是,却听到孩子这样的抱怨。或者是妈妈,你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让我做呢?为什么你对我所有的东西都不满意呢?这就是孩子归因的普遍性。孩子认为一般的情况就是这样的。很多时候,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,他的话就是他的认知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捕捉他的话,调整他的说话风格。

第三、人格化。

某件事情上妈妈态度比较严厉。孩子说你真是个坏妈妈,这就是把妈妈定格了。

我们也常常会看到孩子对自己进行人格归因:我就是个笨蛋,我很差,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归因,他就告诉自己反正是永久的,反正我这个人很差的,无论我做什么都是不行,那我就不要做努力,放弃算了。因为孩子发现无论他怎么学,都达不到要求。

当坏事发生时,如果孩子对于这件事情做的是永久归因,就被称为悲观的风格,比如这样一句话:肯定再也考不好了。所以家长们真正要纠结的是,孩子在成功了或者遇到困难或者遭受失败时,他的反应是什么。尤其是在遭到失败或者困难的时候,对于孩子的话一定要小心,因为孩子的话代表了他们的认知,如果他对这件事情有这样的认知,其他事情也会产生同样的情况,比如反正我再也考不好了,我就不想学了。

而且,这样的认知是可被调整过来的,孩子越小,解释风格越容易调整。而且家长的语言风格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,尤其对孩子,他们在听成年人的话时,也会把家长的解释风格一并学走。所以,悲观无助是可以学会的,这就叫做习得,乐观也可以习得,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培养孩子的乐观和积极,那孩子的抵抗力就能够增长起来,他的自尊评价、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评价,会随着个人的成长螺旋式上升。

【相关链接】最好的资源不一定教出好孩子

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,很多科学家都做过研究。有三个著名的实验也许会给父母们一点启示。

第一个研究开始于1939年,持续了35年,这个实验研究在心理学史上非常有名,即CambridgeSomervilleYouthStudy。这个实验调用了全球顶级的心理学家、医生、社会学家,它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儿童成人以后的行为犯罪。

这个实验选了506个年龄介于5到13岁的男生,把这506个孩子随机分成两组。其中一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,另外一组由研究组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,各类科学家每个月有两天时间到这些家庭给孩子各种帮助。一直坚持了5年,随后心理学家对这些孩子跟踪调查了30年。结果非常让人意外,两组孩子中进入监狱的比例基本一样,但是享受更多教育资源的那一组进入监狱的人中,二进宫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普通组。而且这一组孩子成人后,因为酗酒或者行为不良而造成进医院的比例要高于普通组。

而第二个实验是著名的积极心理学家KarenReivich所作的实验。30年前,美国在教育领域开始实行高自尊运动。因为当时的美国孩子也有很高的课业压力,很低的自我评价。为了让孩子在遇到挫折时有更强的抵抗力,学校做了很多的尝试。包括当孩子失败时,告诉孩子我很好,甚至在教室里也张贴上了各种对孩子的鼓励。但是调查发现,儿童成年后抑郁的状况并没有任何改变,甚至比例还增加了。

所以KarenReivich和他的同事们带着干预项目到全球21个国家进行实验,在北京也有他们的干预学校,这个项目10天。他们到学校里为孩子做的事叫CognitiveTherapy,认知调整。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他们的效果,做完这个10天的项目的孩子,在接下来的2年内,他们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抵抗力同比没有做这个项目的孩子高8倍,而这一方法被称为认知调整法。

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皮格玛利翁实验,有一批教育学家进入到一个学校,选了一个班级给他们做了一个测试,测完以后他们出来,找到这个班的所有的任课老师,跟这些任课老师说,经过测试,你们班名单上的这四位同学,我们已经测出他们将来会非常有成就,然后这群心理学家就撤走了。其实,给孩子的测试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智力测试;而且排名前面的学生是随机选的,一个学期过后,心理学家重新回到这个学校去研究这些孩子的变化和他们的情况,发现名单上的孩子和名单外的孩子无论在学业、体育甚至是身体上面都有非常显著的不同,名单上面的孩子有非常显著的提升。

这三个实验都是与孩子的自我认知有关,无论外界的情况如何变化,变好还是变坏,孩子的自我认知显然决定了孩子的发展。而孩子的自我认知和他身边的人有着莫大的关系,这也是父母能够做的事情。

Tags:情绪,成为,孩子,长的,阶梯

夏令营h5模版
企业招聘h5模版
会议营销h5模版